加快实施“文化+”战略,全面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
发布时间:2017-10-25
    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加快实施“文化+”战略,全面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主要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最近,有两件事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一件是,8月18日,北京市成立全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再次阐明文化在首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另一件是,8月28日,市委书记蔡奇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与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到朝阳调研并做了重要讲话,为朝阳的文化发展把脉定位。这两件事,最重要的就是为朝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文化引领是朝阳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提出“一二三四五”的议政思考,即提升一个战略,突出两个核心,抓好三个统筹,深化四项改革,打造五大品牌。具体讲,就是五个方面,十七点建议。
    一、提升一个战略
    (一)文化引领应当成为朝阳转型发展的主战略。对当前的形势,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一是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根本遵循,我国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进入新时期;二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首都发展进入新时期;三是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标志,朝阳的“三区”建设进入新时期。这三个基本判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新时期发展的重点,就是转型。这个转型,不是经济的增长、GDP增长,而是知识的增长、信息的增长、秩序的增长,本质上是文化的增长。这个增长既代表发展趋势,也彰显首都特色。对朝阳而言,“建设三区,建成小康”,关键也在转型。转型的核心是减量提质、减人增绿。减的核心是疏功能、调结构,增的核心是增内涵、提品质。这个内涵、这个品质的本质就是文化。以文化引领全面转型,就是要加快实施“文化+”战略,全面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把文化发展上升为朝阳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引领全局、覆盖全面、贯彻始终。这既是新时期朝阳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内在要求。
    (二)加快实施“文化+”战略,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北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化中心建设显得份量更重、责任更大。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对外代表国家软实力,展示国家新形象,对内则增强文化自信,对全国文化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对朝阳而言,加快实施“文化+”战略,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古都文化与首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中凝魂聚气,续脉启新,强基固本,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朝阳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三)加快实施“文化+”战略,关键要在“+”上做文章,全面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战略的核心是跨界、融合、开放、共享。推动文化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跨平台、跨要素融合,是“文化+”战略的逻辑起点。朝阳区是文化资源大区,探索文化+经济、文化+金融、文化+商务、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社会治理、文化+公共服务、文化+冬奥、文化+文明、文化+党建的融合发展路径,开放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成果,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这就是“文化+”战略的重要方向。
    二、突出两个核心
    (四)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核心区,关键在于发挥示范作用。检验这个核心区的第一标准,就是看这个核心区能不能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这个示范,概括起来讲:一是,是不是构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等、城乡均等、人群均等新体制;二是,是不是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三是,是不是实现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文化需求,文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四是,是不是担负起优秀文化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功能。这四条,既是朝阳区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核心区必须深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任务。
    (五)建成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的核心区,关键在于发挥引领作用。一是战略引领。核心是打造文化创新战略策源地、文化技术标准输出地、文化创意要素集聚地和文化模式创新涌现地;二是创新引领。核心是敏锐把握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掌握和善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三是平台引领。核心是依托京津冀共建文化创新政策集成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转化平台和文化成果交流合作平台。说到底,文化创意产业引领,本质上是人才引领和高端企业引领,这是建成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核心区的核心所在。
    三、抓好三个统筹
    (六)统筹设施、机构和人才,整合发展资源。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系。传统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往往把文化割裂开来,造成文化设施、机构、人才的碎片化,甚至削弱和瓦解了文化的功能。统筹设施、机构和人才,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朝阳文化最大的优势在于融合发展,科技文化要融合,教育文化要融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要融合,根本上就是要统筹深化体制机制的融合。
    (七)统筹规划、政策和平台,形成发展合力。统筹规划,就是要把战略谋划、系统规划和项目策划统筹起来,优化和拓展文化发展空间。比如,如何利用工业遗存为公共文化服务,为文创产业拓展空间;统筹政策,就是整合、集成和运用好国家、市、区发展文化的各种政策,特别是用好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政策红利;统筹平台,就是对接好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两大平台,真正实现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融合发展。
    (八)统筹市场、政府和社会,创新发展格局。朝阳区有5万多家文化企业,加上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超过6万多个。如何让这么多的主体多元参与、形成合力,关键在于研究落实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统筹、政策引导的作用,如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动文化发展的新格局。
    四、深化四项改革
    (九)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阳区要实现从经济大区向文化大区的全面转型,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文化需求大、层次高、个性化强,而我们的文化供给却是种类少、层次低、服务滞后。比如,CBD过多的是交易中心,缺乏的是交流空间。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是激发文化资源活力,激发文化主体活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激发文化服务活力。
    (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改革。朝阳区文化馆,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样板。这个样板,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从而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每个街乡或者街区,能否建立一个具备区文化馆水准的文化馆,培养一批具有区文化馆水准的文化馆长,开展一批具有区文化馆水准的文化活动,形成一套具有区文化馆水准的管理机制,这都需要深化改革。再比如,能不能整合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资源,建设一个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朝阳文化大厦,这不仅是朝阳建成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改革举措。
    (十一)深化文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一是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创新本质上是科技驱动。只有科技创新在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才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才具有高品质、高层次和高附加值。二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激发文化创意,用文化创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促进文化产品业态和服务业态融合,这也是文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三是促进央企文化资源、市属文化资源与区域文化资源融合发展,关键是改革优化营商营文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十二)深化文化人才制度改革。朝阳区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区,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文化人才大区。朝阳区不乏一流的文化企业,而缺乏的是一流的文化人才,特别是文化领军人才。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核心区和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核心区,关键是建立一套文化人才的发现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两个核心区的建设,关键在人才,成败在人才。
    五、打造五大品牌
    (十三)打造时尚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社区品牌。围绕奥运村、三里屯、麦子店、潘家园、高碑店等打造时尚文化街区,这是朝阳区文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围绕朝阳区“十三五”规划的“六个100工程”,100个特色社区建设应当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核心区的最好载体。
    (十四)打造郊野文化主题公园品牌。朝阳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一绿、二绿地区已经兴建一批郊野公园,但这些公园缺主题、缺功能,核心是缺文化。如果围绕郊野公园,采取“一公园一主题”赋予文化题材,文化有了载体,公园有了功能。现在,有很多企业家有这方面的创意。只要政府支持并有政策引导,一定能够打造一批郊野公园文化品牌。
    (十五)打造乡愁文化品牌。乡村是一种文化记忆。乡村拆迁了,农民上楼了,文化也随之消失了,缺乏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载体,这是农村城市化的一种悲哀。朝阳的文化发展,应当关注和重视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村庄,并对乡愁文化做出抢救性挖掘和传承,这不仅体现朝阳区情,更具有朝阳文化的特色。
    (十六)打造首都景观文化品牌。在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要在北京打造10片传承历史文脉、体现时代特征的重点景观区域,集中展示首都城市风貌。其中有两片在朝阳区:一片是国际文化景观区域,也就是CBD及三里屯地区;另一片是创意文化景观区域,也就是望京及酒仙桥地区。做好这两片区域,对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髓,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塑造与首都风貌相适应的人文景观特色非常重要,这是建设两个核心区的重要窗口。区委、区政府应率先全力推动这两个区域建设,把这两个区域建成建筑风貌好、环境品质高、文化功能强的典范地区,集中展示国家形象、民族气魄以及地域文化多样性,提升国家和民族的世界地位,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十七)打造奥运文化品牌。朝阳区举办过亚运会、夏奥会,又将成为冬奥会的主战场、主阵地、主舞台。从奥运文化到冬奥文化,既传承又创新,对朝阳来说,是机遇更是责任。以冬奥会筹备为契机,传承奥运精神,讲述中国故事,阐释朝阳特色,展示首都形象,应当成为朝阳区全面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的应有题中之义。(连玉明  区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