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朝阳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会议由区政协副主席李靓主持,区政协主席王旭,副主席赵年生、张岩、王冬岩、王强,秘书长董会生出席会议。
区委副书记郑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聂杰英及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听取委员意见建议。
大会发言是区政协履行职能、建言资政的重要形式,是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按照十四届区政协届内实现各界别 委员代表大会发言全覆盖的目标,体现党派为主的原则,拟安排30 个界别分别在十四届区政协委员会第三至第五次会议上轮流作大会发言。本次大会安排了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妇联、教育、文化艺术、经济、科学技术、医药卫生10个界别的代表,围绕朝阳区“1234”发展战略和“五宜”朝阳建设等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10个界别发言的内容分别是:《关于朝阳区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建议》《朝阳区数字经济发展短板与政策建议》《关于深化绿色宜居标杆区建设为“五宜”朝阳建设提供强劲支撑的建议》《关于“双减”意见在我区深化推进的建议》《大力推进朝阳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五宜”朝阳增添“儿童友好”的缤纷色彩》《关于数字化支撑“宜学”朝阳建设的建议》《关于构建新时代“五宜”朝阳文化标识体系的建议》《关于朝阳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的相关建议》《关于加快科技人才集聚“宜业”朝阳的建议》《关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建议》。
葛友山委员代表民革朝阳区委,围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明确仲裁行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涉外法律人才集聚培养,引进高端国际商事仲裁人才;三是积极引进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优质资源,打造合作平台;四 是建设面向全球的数字化仲裁服务平台;五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树立朝阳“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品牌。
苏海佳委员代表民盟朝阳区委,针对当前朝阳区数字经济发 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一是统筹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多元化开放式数字创新生态;三是提升区域优势产业数字化发展效能;四是完善数字经济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杨庆丽委员代表民建朝阳区委,就深化绿色宜居标杆区建设提出建议:一是深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持续推进立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三是提升社区绿地率推进生态社区建设;四是发展绿色低碳新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
武智涛委员代表民进朝阳区委,围绕教育“双减”意见在朝阳区的深化推进提出建议:一是改革评价体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统筹学校整体发展思路;二是改革管理机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三是改革工资分配,完善内部考核制度, 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课后服务薪酬纳入课时薪酬管理发放;四是改革编制管理,适时根据“双减”意见的深化推进对教师需求调整编制管理。
桂帆委员代表妇联界别,围绕推进朝阳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出建议:一是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和设施;二是开展儿童出行安全体系建设;三是增加社区的儿童友好空间与元素;四是开展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和服务;五是做好托育服务,加大婴幼儿托管设施建设和放学后托管、假期托管等服务投入;六是建立儿童友好联盟,发掘朝阳商圈优势,完善补充儿童友好空间设施和服务内容。
任炜东委员代表教育界别,针对教育数字化建设中有待改进的情况提出建议:一是推动成熟有效数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规模化应用;二是强化数智技术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三是试点建立“双师型学区/集团”;四是加大教育数字化建设支持力度。
牛宇闳委员代表文化艺术界别发言,认为构建新时代“五宜”朝阳文化标识体系,一要以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明确朝阳文化标识的表达价值,厘清文化标识建设的两个服务层次;二要以“五宜”朝阳理念为指引,强化顶层设计,分层次构建朝阳文化标识体系,不断创造新文化标识;三要以文化标识建设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利用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新业态,体现文旅融合价值。
李淑环委员代表经济界别,围绕朝阳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提出建议:一是强化国际资源要素招引,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着力打造国际会展目的地;二是持续发力首店首发经济,优化首店招引政策,培育本土消费品牌,关注企业全周期成长;三是优化商圈国际消费环境,完善和提升交通配套设施,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强化文化赋能商圈建设。
郭天光委员代表科学技术界别发言,认为加快科技人才集聚“宜业”朝阳,一要提升科技人才中高技能人才的质量和规模;二要加强国际化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强化科技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建立有朝阳特色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王蕾委员代表医药卫生界别发言,针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处置工作提出建议:一是开展演练,高效协同联动,保证应急体系全方位、全链条高效覆盖处置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治理;三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以数字化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