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区政协组织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走进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深入了解我区数字医疗开展相关情况,进一步增强党外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履职实效。区政协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陈霞,区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良彪,专委会工作三室主任崔少飞参加。
唯有扎实调研方能精准建言。在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党外委员详细了解园区数字医疗产业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产品创新发展相关情况,并结合各自工作领域提出意见建议。作为北京市首个数字医疗特色园区,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聚焦“人工智能+诊疗”“智能医疗器械”“数字健康管理”三大主导产业,通过构建技术、人才、资金、市场四维服务体系,形成覆盖研发验证、中试加速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截至2025年3月,园区已集聚240余家数字医疗企业。
数字医疗是数字技术与医疗场景融合产生的新兴领域,有着广阔前景。朝阳区大力发展数字医疗产业,探索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之路。目前,我区已发布推动数字医疗产业创新发展文件,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到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产品开发、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预计到2026年,全区将打造成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数字医疗产业资源优势集聚地。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党外委员们边走边看边思考,互相交流心得,彼此启迪智慧。纷纷表示,区政协多措并举加强对党外委员联系联络和服务管理,为促进党外委员知情明政、履职尽责、联系群众等搭建了多元化平台。今后,将围绕区域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及时将调研中倾听到的群众需求、现实难题、共识心声,转化为一份份有价值的建议和提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穆军升,区政协常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通过实地考察朝阳区数字医疗园区,深刻感受到数字医疗的飞速发展,会极大助力医护人员工作,丰富其诊断技术,使医学进入了全新的可视化的信息时代。希望我区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医疗产业,并同时适当加大对医疗AI技术的关注和投入,把数字医疗的研发成果率先在朝阳区内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走在数字医疗的前列。
黄璞,区政协常委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城市生成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党外委员,觉得此次调研非常有必要,扩展了我们知情明政的渠道和范围,让我们更加了解区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也引导我们要更加精准聚焦百姓的重点关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借助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平台,努力为党委政府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提供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武智涛,区政协委员 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地理培训教师,数字医疗是朝阳区的朝阳产业,也是委员们履职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具体行动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区域发展和民生关切,不断撰写更高质量的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当好党委的“参谋员”和政府的“信息员”,不负委员职责,实现优质履职。
王鑫,区政协委员 凯莱英医药集团副总经理,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通过优化药物研发流程、提升诊疗效率、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为产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创新要素聚集、产业链条完备、应用场景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集聚初显。希望园区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医药领域创新,惠及临床患者与区域经济发展。
王红星,区政协委员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眼科主任,这次参观,让我对医疗数字化产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它不仅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希望通过眼科影像、眼科大数据等技术,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理念带来的创新,为患者提供高品质诊疗服务,用数“智”守护患者眼健康。
王峥,区政协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研究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会长,作为中医药行业的管理人员,我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中医药诊疗技术已在中医临床康复领域、互联网+中医药和基层医疗服务领域广泛应用,下一步建议要注重数字中医药诊疗标准的推广应用,加速培养复合型健康服务技能人才,做好与医保部门的准入衔接,建设好数字中医药成果的产业转化服务平台。
在区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占了较大比重,一直以来,区政协注重多措并举加强党外委员联系联络和服务管理工作。此次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正是深化“三共同六联合”机制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加强与党外委员联系,促进他们更好了解社会改革成就,近距离感受区域发展变化,不断拓视野、强信心、聚共识,为深化改革建真言,为民生建设谋实招,以实际行动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办公室)